關節腔注射聯合佩戴膝關節支具調理膝骨關節炎
膝骨關節炎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及肥胖患者。由于膝關節內收力矩較大,內側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磨損嚴重,隨著年齡增加,外側韌帶、關節囊等軟組織逐漸松弛,容易導致膝關節內翻畸形及內側脛股關節間隙變窄,因此多數KOA患者膝關節內側間室受累最為嚴重。KOA的調理方法較多,物理康復支具和藥物調理雖然可以改善臨床癥狀,但不能延緩膝關節退變進程;手術雖然效果良好,但創傷大、醫療費用高,且多需二次手術,患者不容易接受;自體細胞生長因子(growth factor,GF)關節腔注射屬于細胞生物學方法中的一種,創傷小、醫療費用低、療效好,能夠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、增大內側脛股關節間隙,且安全性好,值得臨床推廣應用。
方法:
常規進行x線檢查,明確病變具體情況。由患者外周靜脈血中提取自體GF;患者仰臥,術區皮膚消毒,將制備好的自體GF注人膝關節腔,每隔3d注射1次,每次5mL,每周2次,連續5次為1個療程,隔3周后開始下一個療程,共2個療程。自體GF提取及關節腔注射技術均符合衛辦醫政發[2009]199號文件關于“組織工程化組織移植目前僅適用于結構性組織(如骨、軟骨、皮膚等組織)的臨床應用”要求。自體GF關節腔注射后即開始佩戴膝關節支具,每天佩戴1-4小時,以患者能承受為度,連續佩戴3個月為一個療程,共兩個療程。期間指導患者主動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。
膝關節支具的設計理念源于Ilizarov牽拉組織再生技術,即任何組織在慢性牽拉應力作用下均可表現出極強的再生能力,膝關節支具屬于框架結構,能夠起到外固定支架的作用,可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,其主體由彈性鋼板、不銹鋼和鋁合金組成,結合拉環、拉力帶及連接件進行固定。調節節螺桿可以調整關節間隙。患者佩戴膝關節支具后,膝內側間隙的張力性牽拉可以促進關節軟骨、韌帶及關節囊等組織的生長。設計合理的膝關節支具可縮短患肢內收力矩,減輕患側問室負重,能有效緩解疼痛,改善膝關節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