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關節支具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應用
現代關節支具的應用,顯著提高了關節傷及其手術后的治療效果。我院在開展關節外傷與重建手術后康復計劃的臨床研究中,成功地應用可調式膝關節支具,為膝關節損傷和手術后康復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。膝關節手術后的康復要求損傷或手術部位相對固定,而關節的正常部位保持運動功能,加強肌力,以促進滑液循環代謝,保證關節軟骨的營養供應,并增強動、靜力穩定結構的功能,防止并發癥,可調式膝關節支具的設計與應用滿足了這一要求。
關節外科治療技術發展很快,對物理治療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。物理治療由改善臨床癥狀的被動治療模式,發展為促進損傷愈合,改善功能,提高治療效果的主動治療模式。關節康復計劃要求關節損傷或者手術修復重建部分相對制動、固定,而關節正常結構保持功能活動,甚至加強康復訓練,以增強動、靜力穩定結構,加強肌力,促進滑液循環、軟骨代謝,防止并發癥。現代支具的設計應用,就是滿足關節外科這種動靜要求的重要研究成果。
康復支具使用方法:
術后第二天,拔除傷口引流管后戴上支具,膝關節屈曲調節范圍為0-90°,根據康復計劃的要求,通常從30°開始,使用CPM 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,每天3次,每次10分鐘,每天增加屈曲度數5°-10°,術后兩周可使屈曲90°以上。同時,實施包括髕骨活動、股四頭肌肌力訓練、階梯負荷等康復計劃。根據膝部損傷和手術類型,支具配戴6-12周。